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廉洁合规监测评估平台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书香四季

迈向新时代的反腐答卷(二)

发布时间 : 2022-10-14 浏览量 : 15976


20221012111051_49991


第一篇  反腐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是对反腐败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认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腐败现象蔓延、演化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以对腐败现象“零容忍”态度为基础,以“以上率下”的政治示范为关键,以“常”“长”结合的基本原则为依托的坚定信念。“零容忍”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宣示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水火不容的政治立场,深化和校正了抓大放小的反腐败传统理念。

 

第一章  零容忍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坚持把反腐败当做廉洁政治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任务。但是,在长期反腐实践中,对于反腐败斗争的认识缺乏一致性和统一性,存在法律制度执行不到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比如,对重大案件打击力度大,但对一般腐败现象重视不够,“抓大放小”。特别是“把腐败控制在人民群众可以容忍程度”的阶段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标准。习近平同志关于“零容忍”反腐标准的提出,使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得到深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的鲜明立场,是惩治腐败的基本态度与理性化的思维模式,是当下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本质性反映。

一、彰显根本宗旨

2014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也说明了零容忍态度是防治腐败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什么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忍受、毫不宽容,就是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对腐败行为,发现一起坚决纠正一起;坚持“露头即打”,防止滋生蔓延。中国共产党对腐败“零容忍”是由自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我们必须对腐败零容忍。从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到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枪决第一个腐败分子谢步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严惩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到改革开放以来惩治100多名省部级贪官,无不表明,不论是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建设改革的和平年代,党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对腐败零容忍,是由党执政条件下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决定的。历史上,统治集团的严重腐败历来是导致政权更替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面对如此严重的危害,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加以惩治。

对腐败零容忍,是由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决定的。这些年,尽管我们党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但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员众多,特别是在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腐败行为更加复杂化、隐蔽化,监督机制和预防腐败手段还不健全,揭露和查处难度加大;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比较严重。在如此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面前,我们对腐败的态度别无选择,只能是零容忍。

对腐败零容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抓反腐败工作,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党的纪律,就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为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有力推进了党风政风的好转。如果没有零容忍的态度,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工作成效。

二、防止破窗效应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对各级党委、纪委和反腐执法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零容忍,意味着腐败没有“特区”,反腐败没有“禁区”;意味着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意味着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构筑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高压线与防火墙。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职责,加强同司法、审计等机关协调配合,增强反腐败合力。各级纪委要不辱使命,履行好监督执纪的职责,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严肃查办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堵住贪官外逃的“出路”,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零容忍防止破窗效应。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借口公务活动“小吃小拿”,利用公权之便“小卡小要”,或趁生日节日铺张浪费、红白喜事收受财物。而有些党组织对此并不及时提醒、批评和纠正,认为这是“小问题”,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这种认识和态度是非常错误的。从一些案例看,某些党员干部的贪污犯罪就是从笑纳一瓶酒、一条烟,从推推让让收红包、逢年过节收赠礼开始的。这些“小腐败”点多线长、面广多发,离人民群众最近,像白蚁食木一样地啃噬党员干部形象、削弱党的执政根基。如果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或者适度容忍,那么,必然会积小腐成大腐、积小贪成大贪,使一些干部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网开一面、法外施恩”的结果,很容易养痈成患,最后出大问题。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应切实树立“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的反腐败思路,对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或进行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在惩治腐败问题上,一切“温情”的土政策必须废止,一切“罚酒三杯”式的假惩罚必须摒弃。我们党对惩治腐败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惩治这一手始终不能软。只有这样才能严密而有针对性地编织起防治腐败的制度之笼。

三、强化理想信念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对党和政府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要求。反腐败重在治本。“本”在哪里?从个体看,“本”就在人的内心。古往今来,有多少官员为内心的贪欲所害,在腐败泥潭中越陷越深。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贪欲之心对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对自己、对家庭的严重危害,切实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能心存侥幸。对自己的错误要及时纠正,须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只有按照“零容忍”要求自己,做到“坚定廉洁之志、全无贪腐之心”,才能远离腐败。

对腐败零容忍,基础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容易屈服于金钱、美色,沦为腐败分子。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思想根源上“想腐败”。衡量党员干部抗腐败意志力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在腐败问题上犯错误,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应该懂得,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就能够做到对腐败零容忍。

四、蕴含固本强基

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惩治腐败只是一方面,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幕后。如果一系列基础工作做不好,那么,“零容忍”就可能等于零。

教育是基础。要认真学习党章,深入开展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及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坚决抵制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使党员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如果有了这样的教育效果,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制度是保证。当前,腐败问题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格,为腐败滋生留下了缝隙、提供了漏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围绕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个核心,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结合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明确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缝隙弥补了,漏洞堵住了,腐败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责任是关键。改革、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是重要的,理清责任、落实责任更重要。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其中,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是影响反腐败斗争全局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着力在以下方面尽到责任: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领导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党委领导反腐败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实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工作就能长期坚持,我们党也才能向人民交出合格的执政答卷。

 

第二章 以上率下的政治示范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在媒体前亮相,面对全世界新闻媒体,面对我国8500多万共产党员和全国13亿多人民,他指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却不自满,更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以史为鉴明得失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明得失、晓大势、见未来。从古到今,领导带头都是最大的带动力、贯彻力、执行力。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落实“八项规定”转变作风,不仅是得民心的务实举措,也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以上率下,其力无穷。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一条真理,也必将在今天被再一次证明。

先哲孔子有句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个执政规律: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是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对下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感染力、执行力。史载,西汉文帝厉行节俭,使当时社会形成尚俭崇廉风尚,开始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汉书》称,文帝在位23年,宫室、园林、服饰和御用器具等,都没有什么增加。有一次,文帝打算建造一个露台,叫来工匠一计算,要花费黄金100斤。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常感到恐惧和羞愧,为何还要花费这么多建造这样的露台呢?其实,从当时国力财政来说,建造这样一个露台,规模也不是太大,算不了什么。但文帝觉得劳民伤财,而作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天下大旱,蝗虫成灾。文帝下诏,不准诸侯向朝廷进贡,减少供皇帝享用的服饰、用具和狗马,以廉明节俭为天下人特别是各级官吏做出榜样。史学家普遍认为,汉文帝时期“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局面的形成,与汉文帝躬行节俭,以上率下,示百姓以淳朴的廉政思想和行为是分不开的。

领导者的形象,就是最好的榜样;领导者的行为,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春秋时齐国名相晏婴,其睿智善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其“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廉政行为,亦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史载,晏婴以生活节俭、廉洁自律、德操高尚而著称。一天,齐国大夫田无宇路过晏婴家门,看到晏婴站在大门外,便凑上去打招呼。这时,屋内走出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身上穿着粗布衣服。田无宇等她走远后,问晏婴这位老妇人是谁?晏婴说是自己的妻子。田无宇听后笑道:您位至卿大夫,食田七十万,为何不另娶一位妙龄少女,却同一个老太婆厮守在一起?晏婴不屑地回答:我曾听人说,抛弃年老的,是为不守礼义;纳娶年少的,是为淫乱。因富贵而失人伦,简直可称得上是大逆不道。难道你希望看到我不顾人伦而另娶,做那些寡廉鲜耻的事情吗?一席话,说得田无宇面红耳赤。

由于晏婴德高望重,就连为他驾车的车夫也倍觉荣耀。晏婴每次出行,车夫高坐在车篷前赶马驾车,总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态。车夫的表现引起了车夫妻子的不安,她对车夫说:晏子身为国相,坐在车上神情稳重,衣着朴实,没有一点自满的样子。而你呢,虽然身材高大,但不过是驾车人而已,却那么意气洋洋。你如此妄自尊大,怎么让我跟你过下去啊!一番话说得车夫羞愧不已。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领导者的形象对群众具有何等的感染力影响力,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假如晏子还活着,我就是为他执鞭驾马,也是心向往之啊!

不仅如此,以上率下,在历史变革的特殊时期还能产生攻坚克难、扭转乾坤的作用。比如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就是采取以上率下的方法完成的。正是由于孝文帝的以上率下,改革取得完全成功,使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少数民族向先进的中原文明靠拢,对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社会经济、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反腐倡廉要从中央最高领导层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他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我就说过,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下来、发扬下去,敏于行、慎于言,降虚火、求实效,实一点,再实一点。全党看着中央政治局,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

以上率下,就是以正治政,身体力行。多年来,不少党政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说和做两层皮,说的好,做的差,甚至以各种手法抵制,“纸老虎”、“稻草人”、“样子货”随处可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反对腐败首先要从最高层抓起,“全党看着中央政治局,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因此,落实“零容忍”的反腐理念,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以上率下,中央要充分发挥其政治示范作用,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较真找问题的作风和真诚听意见的态度,体现出中央高层的榜样作用,用“顶层推动”与“全党行动”的政治示范理念全面推进反腐败。

以上率下,就是层层传导,示范带动。这是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工作方式。面对全面建设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要求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各级党委、纪委和反腐职能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执纪执法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更需要做到以上率下、当好带头人,发挥好火车头、领头羊的作用,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领着大家干、干给下边看,用身影指挥人、用实干带动人,真正把队伍领起来,形成上行下效、狠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以上率下,就是明白规矩,狠抓落实。一个拥有出色战斗力的团队必定严明纪律,按制度、按规矩、按程序决策办事,做到令行禁止。明白纪律规矩,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执行中央决策态度坚决、行动自觉、一以贯之,做到精诚团结,同吹一把号,同唱一个调,一条心、一盘棋,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地方和部门既具有决策职能,又是个执行机构,既要严格按照决策程序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并在落实过程中逐步完善决策,又要提高执行能力,确保党和国家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的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各级各部门也要以坚决的态度抓落实,以有力的措施办法抓落实,在落实上决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只有同心断金,才能捏指成拳,破难闯关。只有层层传导,才能在困难压力大的情况下,步调一致、形成合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打纲领不如一步行动”。践行零容忍的反腐理念,必须把落实紧紧抓在手上,在落实上下真功夫、实功夫。

三、打铁必须自身硬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作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了“打铁必须自身硬”,从“还需”到“必须”,充分体现了打铁自身、刀刃向内的坚定态度。

打铁必须自身硬是一句人们长挂嘴边的中国传统白话,也可以换成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言;倘若说得再具体一点,则可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所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凡此皆一个意思,讲的是官员自身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打铁必须自身硬体现在中央高层的日常活动中。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如“八项规定”明确要求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被称为“新八项注意”。特别是推出出访不安排机场迎送、警卫一般不封路、不清场等系列措施让群众拍手叫好。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在京出席有关活动,还是到基层视察,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打铁必须自身硬,就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最基本的就是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既惩治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又反对消极懒政、尸位素餐、不作为的渎职行为。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深刻认识到各级岗位都是党和国家依据我国政体要求和事业发展需要设置的,都有着明确的职责定位。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认清了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知道应该干什么、抓什么、管什么,都应该清楚明白,真正做到身在岗、心在位,司其职、尽到责,把岗位责任履行好,把应有的作用发挥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抓什么,才能分清轻重,才能知道缓急,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抓要害、抓关键上,才不会本末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才能更好地立足岗位职责,主动应对挑战,扛起肩上的责任,积极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打铁必须自身硬,主要体现在“五硬”:一是思想过硬,就是坚持理论自信,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自己党性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毫不懈怠,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仰毫不动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信念坚定不移。二是作风过硬,就是思想作风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风高效、务实,拼搏进取;生活作风严肃端正,健康向上。远离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作风,杜绝哗众取宠形式主义作风,警惕奢侈腐化的享乐主义作风,不当官老爷,不当败家子。三是能力过硬,就是想干、会干、能干、善干,是行家里手,有克服困难、打开工作局面的能力,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能力,有卧薪尝胆、带领群众实现奋斗目标的能力,有与时俱进、掌控全局的能力。放在哪里都胜任工作,干什么都让组织放心。四是学习过硬,就是勤于学习,挤时间学习,把学习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善于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科学;做学习的模范,当学习的标兵,成为学习的带头人。五是形象过硬,就是用权上不私不滥,钱财上不贪不占,作风上不吹不拍,女色上不淫不乱,坐在台上敢说硬话率先垂范,走在路上身正心安不怕人指指点点,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廉政形象好,群众威信高,让人服气敬佩。  

有了这“五硬”,党员干部就可以振臂一呼“我是共产党员,向我看齐,我乃榜样”,而不怕“台上我说人,台下人说我”;就能理直气壮地与腐败背道而驰,以清廉形象示人;就能大刀阔斧地兴利除害,整肃官僚主义作风;就能高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多出优秀政绩;就能带出过硬队伍,造就洁净氛围,做到风清气正。这样过硬的党员干部多了,风气的扭转,积弊的清除,信心的重树,自会日见成效;美丽中国的问世,小康社会的建成,便会水到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就会如期而至。因此,打铁必须自身硬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第三章 永远在路上的科学研判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见常态、见长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谆谆告诫,表明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态度和要求,是对新时期腐败发生规律与反腐败治理路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关键就在“常”“长”二字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此后又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进一步丰富了“常”“长”结合的科学内涵,体现了党对腐败问题的清醒认识,道出了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揭示了“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真谛。

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既不是一时一事的短期行为,也不是一两次战役就可结束的。“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在“常”字上下功夫,就是要做到对腐败不手软、不留情,对腐败分子有一个抓一个,严惩不贷。当前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甚至有些地方党政部门官员依然顶风作案。这就表明,反腐败要在“长”字上下功夫,要常抓不懈,不能一蹴而就。一方面要坚定决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恒心、保持耐心。要建立反腐败全国“一盘棋”的机制,全党联动,决不允许对中央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常”“长”二字的策略理念,才能使党员干部真正筑牢思想上的权力之“笼”。

“常”、“长”二字,是对全党的一种警示。腐败是社会毒瘤,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当前,广大群众对腐败现象已到了深恶痛绝、忍无可忍的地步,对我们党解决腐败问题更是充满期待。但是,对腐败问题的危害性,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并没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置身度外者有之,随波逐流者有之。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面对人民群众空前高涨的期待,党必须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有所作为。特别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抓住“常”、“长”二字,用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凝聚党心民心。

“常”、“长”二字,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常”就是经常抓。当前,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就得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做到有群众举报的及时处理,有具体线索的认真核实,违反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对于腐败分子,有一个抓一个,“老虎”、“苍蝇”一起打,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小贪变成巨贪。“长”就是长期抓。根除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有惩治腐败的决心、信心,也要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耐心。从长远看,在决不放松惩治这一手的同时,应当把更多精力用在预防上。借助当前抓作风的有利契机,狠刹歪风、整肃纪律、清理特权,不断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人们期待各级党委、纪检监察机关和反腐执法机关,时时不忘“常”、“长”二字,不断用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取信于民。应当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

二、在严和实中体现深和细

常长结合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严和实中体现深和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从出台八项规定到持之以恒纠“四风”,从发挥巡视利剑到加大追逃追赃力度,从拍蝇打虎到扎紧制度篱笆,一系列具体而扎实的“组合拳”,从宽松软逐步走向严紧硬,有力净化了党风政风民风,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但是必须看到,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韧劲、恒心。如何做到严紧硬?“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效”。王岐山同志强调的“从点点滴滴抓起、在严和实中体现深和细”,充分显示了把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实实在在行动上的坚定决心和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关键”和“要害”释放出重在具体的信号。具体的衡量标准在于深和细:首先必须突出一个“深”字,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其次是抓住一个“细”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细落小落实。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常态化,腐败变种也越来越隐蔽,识别和查处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此,党的各级纪检部门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让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严和实是确保深和细的前提,要在严和实中体现深和细。全面从严治党抓深抓细,必须“严”字当头,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尊崇党章,严肃党内生活,认真对照“三严三实”,坚守防线、把住底线、不越红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必须向“实”处用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措施要实、效果要实,一定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行动抓落实。特别是基层党委,如果大而化之、虚与委蛇,不对症下药,歪风邪气就必然大行其道,最后只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严和实中体现深和细,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带着具体问题学,针对具体问题改,把解决问题贯穿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三、反腐只有进行时

反腐败任重道远。回顾历史,古今中外,国家的衰亡、政权的更替甚至文明的消失。后人在为这些关键节点把脉时,腐败总会成为无法回避的高频词。纵然腐败不是某一政权轰然倒下的最后推手,也早已掏空了执政的根基、透支了群众的信赖。现实是正在发生的历史。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或有不同,但仍然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成为所有国家和政党共同的敌人。事实不容置疑:“腐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腐败危害之大、“生命力”之顽强,谁轻视谁就要栽跟头,这是历史的教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正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得出的科学认识。任何权力都面临被腐蚀的危险,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从周永康、徐才厚等握有重权的高级别领导干部的腐败,到马超群等权力不大却贪腐上亿的事实,从权力集中部门到清水衙门都不时有腐败分子落马的现实,无不印证有权力就有腐败的古训。长期存在就要长期反腐败,当下存在就要从现在反起。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目标任务就不能变。唯有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反腐只有进行时是实践与认识的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没有终点,并不意味着对腐败束手无策,甚至放任腐败,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腐败、治理腐败。反腐败不能讳疾忌医,而要准确把握腐败的新变化新特点,摸清摸透腐败的发生机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反腐战略战术,更加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靠什么把握规律、深化认识?全会工作报告给出了答案,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驾驭现实,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规律要把握,认识要深化,实践要跟上。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遵循党章规定,聚焦中心任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夯实管党治党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党风民风向善向上;强化党内监督、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严惩腐败分子、加强追逃追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即是对这句话作出的注解。反腐只有进行时,就是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劲头、铁杵磨针的功夫,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中见常态、见长效。

反腐败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是态度与决心的展现。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上,“一切何必当真的观念,一切干一下得了的想法,一切得过且过的心态,都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大害而无一利的,都是万万要不得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面对有关“高压反腐不会再持续”等提问时,坚定而明确回复“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党的总书记和纪委书记的话意味着反腐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敷衍应付,更传递出一种决心,即“要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认准正确方向,踩着不变的步伐,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方向明确了,就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反腐败不是“三把火”,烧过去就完了,也不是一阵风,刮了就过去了。将“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列入党风廉政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体会,给持错误思想和没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的干部敲响了警钟,也有力回击了社会上各种质疑和猜测。

持续反腐、标本兼治,根本目的在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的致辞所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关乎人心向背,坚持下去就是“向”,一旦反弹就会“背”;关乎生死存亡,这个时候松劲就是对腐败的放任和对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第四章 不忘初心蕴含的反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昭示了“永远保持对人民赤子之心”的建党初衷,强调了腐败是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表明了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坚定立场。讲话中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一系列深刻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逻辑缜密、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的谆谆告诫,蕴含着拒腐防变、警钟长鸣的反腐逻辑。

一、持续反腐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也是一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反腐倡廉史。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针对党由建党之初的50多人发展到5700多人的情况,党章修正案规定设置中央和省级监察委员会,此后,拒腐防变就成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不忘初心蕴含的历史逻辑,就是以建党时党的根本宗旨为逻辑起点,把反腐败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坚持不忘初心的历史逻辑,就要深刻认识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这是持续反腐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做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他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因此,“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切实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与其相适应的反腐倡廉建设就推进到什么阶段,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不忘初心的历史逻辑,就要深刻认识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刻内涵。这是持续反腐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就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坚持不忘初心的历史逻辑,就要深刻认识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执政使命。这是持续反腐的必然要求。1945年7月,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周期律时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不变质,就一定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而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就必须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的教诲: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持之以恒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在“跳出历史周期律”这场考试中经受考验,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的“赶考”答卷。

二、坚决反腐的政治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不忘初心蕴含的政治思维,就是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始终坚持把反腐败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任务,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坚持不忘初心的政治逻辑,就要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性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续开展正风肃纪的行动,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随着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舆论倾向和氛围。有些言论还很有市场,比如,反腐同群众利益无关,反腐让干部不作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反腐是权力斗争,等等。特别是对一些看惯了政党斗争的西方民众来说,权力斗争的观点迎合了他们的思维定式,继而产生中国“选择性反腐”的偏见。面对这些杂音,我们必须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作政治上的明白人,牢牢把握我国反腐败立场的坚定性、反腐败方针的一贯性、反腐败决策的正当性。深刻认识反腐败不是权力斗争,而是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力构建新的清朗政治生态;反腐败没有双重标准,谁违反党纪国法搞腐败,谁就要受到惩处,自觉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坚持不忘初心的政治逻辑,就要深刻把握反腐败政治属性和法律属性的有机统一。反腐败是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要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依纪依规、从严治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推动正风反腐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健全反腐执纪与反腐执法相互配合的工作衔接制度,强化党委对职务犯罪侦查起诉审判工作的组织协调责任,坚持重大事项重大案件请示报告制度,把党委领导督查腐败犯罪案件与领导个人干预司法办案严格区分开来,确保腐败违法犯罪能够得到及时揭露、有效证实和法律追究。反腐败执法司法应突破传统的刑事司法模式,确立腐败犯罪与普通犯罪分开治理的执法理念,强化反腐执法的有效性,严密反腐法网,从重从严惩治腐败犯罪,始终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做到办案工作不放松、不停步、不手软;始终围绕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基本战略,推动“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   

坚持不忘初心的政治逻辑,就要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的人民性。传承“让人民有获得感”的反腐利民思想。把反腐败斗争同直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反腐惩贪,但鲜见反腐改善民生。历代反腐大多沦为了权力斗争工具,反腐的最终目的也并非是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改善,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反腐败和民生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高度,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抓出成效,取信于民。

三、协同反腐的系统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系列论述,是一个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是新形势下指导我们做好反腐败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新时期反腐败斗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忘初心的系统思维,就是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协同性。

坚持不忘初心的系统逻辑,就要深入领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在基本理念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歇;在基本任务上,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在基本方略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履职要求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坚持不忘初心的系统逻辑,就要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党内法规、党内规范性文件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内的两类制度化反腐机制,形成了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但是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够完备,反腐败立法滞后仍然是制约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反腐败法律规定缺、粗、疏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当下,在不敢腐的制度体系构建上,应重点完善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出台之后,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反腐败国家立法。在不能腐的制度体系构建上,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制度。在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上,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做好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坚持不忘初心的系统逻辑,就要健全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重要指示。切实解决反腐败领导体制中职能机构分散,法治话语不强,职责定位不清,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构建党的领导下机构设置科学、人员配备合理、装备手段先进、具有强大战斗力、威慑力和公信力的反腐败执纪执法机关,实现党纪国法的无缝衔接,党纪反腐与司法反腐有机结合,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良性互动,推进反腐败领导体制、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科学化。

四、科学反腐的辩证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有效地反腐败,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必然选择。不忘初心蕴含的辩证思维,就是在习近平同志反腐败战略思想引领下,注重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思想方法正确处理反腐败斗争面临的若干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规律导向,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理论与反腐败斗争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坚持不忘初心的辩证逻辑,就要处理好反腐败与“四个全面”的关系。处理好反腐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处理好反腐败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认清二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战略要素,反腐败斗争为全面深化改革清障开路、保驾护航,全面深化改革清除权力滥用的体制弊端,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处理好反腐败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认清反腐败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根治腐败的基本方略,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处理好反腐败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坚持依规治党、从严治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以党纪反腐为先导,以法律反腐为保障。

坚持不忘初心的辩证逻辑,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有效保障了新生人民政权的纯洁性和廉洁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群众运动的反腐方式已经不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需要。但是,其拒腐防变的坚定立场,重典惩腐的法治精神,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基本方针等,都与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理念、基本任务、基本目标、基本要求等一脉相承,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具体体现。新时期反腐败时代特征集中体现在反腐败方式更加科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重要思想,意味着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正在实现由既往的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路径模式转变,标志着反腐败斗争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各级党委承担主体责任,纪委承担监督责任,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为新时期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作者:吴建雄,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会长。先后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特别委托项目“习近平反腐败战略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首席专家。

推荐人: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主任  刘耀华

编辑:夏亚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