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廉洁合规监测评估平台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讲坛

吴建雄,赵宪明: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科学意涵——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反腐败斗争部署的多重领悟

发布时间 : 2024-01-18 浏览量 : 35777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新征程反腐败话语的时代标识,蕴含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科学意涵。从本质特征看,反腐败作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集中体现;从根本立场看,反腐败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从制胜规律看,反腐败务必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凝练升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基本方略看,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三不腐”是反腐败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反腐败斗争质效的重要遵循;从时代使命看,反腐败斗争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

反腐败;本质特征;根本立场;制胜规律;基本方略;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的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并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等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以集中力量攻克敌方设有坚固防御要地的攻坚作战形态和通过长期的作战逐步消灭敌人、改变战场形势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持久形态来部署新时代新征程的反腐败斗争,并用“永远吹冲锋号”形象地揭示了在反腐败这个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战场必须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进攻态势和顽强韧劲,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集中体现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是新时代新征程反腐败话语的时代标识,蕴含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意涵和实践要求,值得我们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全面领悟。

一、本质特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反腐败与党的自我革命之间的关系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本质特征。过去十年来,党中央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将其作为坚持党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任务,打响了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正义之战。其力度之强、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通过不懈努力,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腐败问题得到了根本性好转,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反腐败之所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是由腐败的极大危害性和顽固性决定的。腐败一词的本意是指生物的腐烂变质或无机物的风化腐蚀质变,其在哲学上的引申意义是指事物的异化,在当代转化为政治学、社会学和党建学用语,一般是指某个组织和政党因思想、组织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异,导致其原本强大的功能日益衰减,失去其应有的活力。纵览古今中外,腐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共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宣示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的一贯主张,将腐败视作“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这个“最”字充分揭示了腐败的巨大危害性乃至毁灭性,表明了我们党对腐败问题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的深刻把握,表达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定立场和态度。

进入新时代,反腐败斗争从“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再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了全面巩固”,一体推进“三不腐”,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但从阶段性特征来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着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的任务依然艰巨。例如,部分地区和领域的系统性腐败、一把手腐败、“前腐后继”等问题依然存在,“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政治攀附、当“官老爷”等腐败思想、文化糟粕根深蒂固。虽然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艰难,但也不容丝毫让步与妥协。要想赢得这场斗争,必须敢于直面困难,保持刀刃向内的决心,吹响前进的冲锋号,夺取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新胜利。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是反腐败斗争的本质特征。在建党百余年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程中,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反腐败斗争一直是贯穿自我革命始终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那么多执政党,有几个敢像我们党这样大规模、大力度、坚持不懈反腐败?”他强调,“对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才能看得更明白。”我们党所采取的惩治腐败行动从来不仅是惩处腐化堕落的党员干部个体,更不是权力斗争、排除异己,而是深刻有力地整党、深刻有力地从严治党。我们党所领导的反腐败,始终站在事关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着眼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开启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向全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十年来,我们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吹响了反腐败斗争的进军号:果断“打虎”,高频“灭蝇”,形成了清除腐败存量的高压态势;严纠“四风”、关口前移,构筑防控腐败增量的坚实屏障;深化国际合作、织密“猎狐”天网,决不让国外成为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聚焦主业、深化改革,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检监察的职能责任,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破除“反腐一阵风论”“影响经济发展论”“权力斗争工具论”等杂音噪音,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破除“刑不上常委”的疑虑,树立起党纪国法的权威;破除“法不责众”的陈旧观念,打造腐败塌方地区新的政治生态;破除反腐就是办案的简单思路,把反腐败延伸到价值观的深度较量。“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蕴含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坚定信念。自我革命事关党的千秋伟业、生死存亡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人试图用西方的三权分立、政党轮替理论以及权力寻租理论、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管理学的博弈理论等探求中国的腐败治理问题,均以水土不服而告终。实践证明,中国反腐只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寻找答案。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这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遇到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存在。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找到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从人民和党自身的双重角度形成了一个权力监督制约的完整闭环,将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有机结合,体现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相统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统一。

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坚定信念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就要从反腐败斗争的新动向新特点出发,坚决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进一步加强“两个答案”相结合,制度和教育协同发力,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反腐败囯际合作。与此同时,要在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保障上下功夫。在制度规范方面,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下,以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主干,增强党内法规的权威性与执行力,不断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更好地发挥制度的引领保障作用,为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

二、根本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并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集团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决不姑息。”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坚决打赢反腐败攻坚战持久战的根本立场和动力之源,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败纵深挺进的着力点,彰显了人民至上、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基础,在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体系中具有唯物史观和价值论的意义。

1.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看,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和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政治站位。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人民观、政治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毛泽东关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的深化和拓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论断作了进一步宣示和深化。他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他强调,人民观也是政治观和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和政治观的核心就是坚持“权为民所赋”和“权为民所用”相统一。这一观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统领作用。他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深厚、最广泛的基础是人民。要把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反映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同时也为党和国家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根本指导。

2.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来看,我们党之所以勇于开展自我革命,根本原因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答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就要坚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笃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担起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使命,确保党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过程中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历史。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贯穿着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最彻底、最完备、系统性的创新和发展。它既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也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循环,而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气魄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清醒和刚强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以雷霆之势、霹雳手段“打虎”“拍蝇”“猎狐”,优化权力配置,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在一次次理想信念教育中“补钙”“加油”,挖根除弊,正本清源,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得到了全面巩固,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从反腐败斗争的价值取向来看,作为人民至上、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另一种话语表达,“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满足人民愿望和期待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这揭示出反腐败是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也是一场赢得民心民意的激烈争夺战;阐明了反腐败是正义的事业,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推动下,我们党秉承为民情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在“打虎”不停步的同时,坚决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食药安全、教育医疗、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惠民政策等工作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以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新成效取信于民。虽然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此,必须驰而不息地正风肃纪反腐,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根除一切有损于人民根本利益的不利因素。同时,要让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管党治党实践中的实际成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从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依靠来看,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一切权力由人民赋予。共产党人作为人民的勤务员,理应自觉接受人民对其权力使用的严格监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取得了人民广泛认同的显著成效,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人民这一无所不在的强大监督力量全面而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加强权力监督是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两个答案”的集中体现,均源于党的初心使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中的具体体现,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实现监督全覆盖是以保障人民监督权为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积极创造保障人民监督权行使的制度条件。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畅通人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法治沟通平台。

三、制胜规律:务必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基础上增加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形成了“三个务必”。这是党跨越70多年时空的对话,变的是数字,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宗旨、优良的作风以及一脉相承的自觉和清醒,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深化拓展,又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制胜规律的凝练升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必然要求和鲜明品格。作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反腐败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继往开来的历史主动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1.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与生俱来的内在品质。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期间,我们多次遇到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次遭遇难以想象的艰险,多次历经万分困苦的磨难,正是靠着英勇顽强的斗争,靠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才在困境中发展壮大,在险境中突出重围,在逆境中不断奋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把握新的伟大斗争历史特点,弘扬敢于斗争的精神,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我们有敢于斗争的基因,有善于斗争的经验,有赢得斗争的信心,我们党依靠斗争迈过沟坎、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斗争把握主动、赢得未来。这正是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最大底气。

2.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斗争的本质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能是死路一条。”要运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规律,就必须认清斗争形势,把握斗争方向,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争取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持之以恒地纠治“四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敢于斗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3.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统筹国内国外两个战场,打好反腐败斗争总体战。要充分调动和统筹各方资源,将腐败分子外逃渠道和资产转移渠道彻底堵死,才能击垮腐败分子将外逃作为后路的心理基础。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严肃追逃追赃,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实现了质的飞跃,极大提升了我国反腐败国际话语权。打好反腐败斗争总体战,就是在统筹国内国外两个战场的基础上,把反腐败斗争同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通协同起来,发挥政治监督、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整治、纪律执行、制度完善在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对反腐败力量的全领域布局、对反腐败举措的全口径使用、对反腐败资源的全要素调度、对腐败问题的全过程防治。

四、基本方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是继“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后再次提出的明确要求。

1.标本兼治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反腐败战略方针。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政治智慧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辩证思维,确立了现阶段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的战略决策;立足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科学判断,提出要深化标本兼治,做到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进一步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重点领域、特殊领域、关键环节的机制建设上下决心、用狠劲,逐步健全“三不腐”一体推进的惩戒、防范和保障机制,从而全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让制度之笼牢牢锁住权力的任性妄为。深化标本兼治强调惩治腐败的规范性,不能搞选择性执法、象征性执法或宽容性执法,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强调法律规范的严谨性、党纪与国法的一体建设,坚持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开“天窗”、不留“暗门”,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法治权威,从而确保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铲除腐败的“污染源”。

2.作为标本兼治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系统治理是系统观念在反腐败领域的具体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反腐败斗争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多要素,不同工作之间往往相互交织,必须从系统观、整体观出发,既要全局谋划、整体布局,又要具备前瞻性、战略性眼光,着力把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分门别类集中起来,实现全面推进和各个击破突破相统一。在斗争策略上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把握“四风”与腐败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特征,对风腐问题统筹来抓、一体纠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在落实职能责任上下功夫,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构建“五位一体”的党内监督体系。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各项监督贯通协调,从而形成中央、地方、基层上下联动,机关、派驻、巡视左右衔接的新型格局,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协同互补作用;紧紧围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关键环节,激活内设专责机构、监管机构等的内生动力,探索健全联合办案制度机制,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政策、制度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统筹配套、相得益彰、合力协同。

3.一体推进“三不腐”是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有机结合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总结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从提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到将一体推进“三不腐”作为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方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一体推进“三不腐”要把握“三不腐”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不敢腐”是“不能腐”“不想腐”的前提,重在惩治和震慑,其实质就是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提高腐败案件查处概率,降低腐败收益和违法成本之间的比率。科学有效的制度是“不能腐”的关键所在,是“不敢腐”“不想腐”的有力支撑。可以为权力套上制度笼子,对“不敢腐”划出制度红线,为“不想腐”提供制度导引。教育和自律是“不想腐”的内生动力,“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最“廉价”的防线,为“不敢腐”“不能腐”构筑起坚固的思想堤坝和精神长城。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关键在于内外贯通、协同推进、同向发力,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把握好“三不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既要注重整体质量和效能的发挥,又要发挥出各自的职责功能,贯通思想、道德、纪律、法律、制度、规矩等各方面的要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根本上推动实现“三不腐”的战略目标。

五、时代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纲领性文献为反腐败斗争护航党和国家的大局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强化政治监督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实际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锚定“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战略目标,持续优化政治生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中国式现代化只能在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治生态中才能建成,而政治生态的持续优化则有赖于“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腐败存量”既包括已经发生但尚未暴露的较为严重的腐败问题,同时也包括查处不彻底的严重失职渎职和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腐败增量”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仍然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腐败存量”和“腐败增量”是恶化政治生态的两大污染源,是危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隐患和潜在风险。如何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反腐败质量和成效的根本性问题。从201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腐败存量”和“腐败增量”的概念、强调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先后十次在中共中央纪委全会上严肃提出“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的问题。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腐败治理“量”的研判和考量的基础上,我们党以减存量遏增量的战略举措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得到了优化,社会正气得到了充盈,潜在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迈向新的征程,我们要紧紧围绕保障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查办“四风”案件和腐败案件中注重深挖作风和腐败问题的线索,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努力减少腐败存量;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作风“温床”,坚决遏制腐败增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2.把握反腐败阶段性特征,提高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实际成效。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支撑,而腐败治理正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一环。出于对反腐败斗争规律和阶段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挑战,聚焦新问题、拿出新对策:在坚决铲除利益集团生存土壤方面,要重点查处以经济利益捆绑政治交易的严重腐败行为;在拓宽监督举报渠道方面,要建立健全群众举报、部门协同机制,不断完善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分析比较等相关措施,不断提升揭露发现腐败问题的能力;在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方面,要直面当下“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的情形,把反腐败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攻克体制机制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为着力点,压缩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确保公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方面,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政治团伙和利益集团,加大对资源富集、资金密集领域的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把握反腐败阶段性特征、提高腐败治理效能要从总体上坚持统筹推进问题查处、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推动惩治成果向治本成果转化,增强反腐败综合治理效应。

3.以正风肃纪反腐的使命担当塑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反腐败斗争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集中体现,必须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为中国式现代化清淤排障,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履职担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与严管厚爱相结合,一方面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锲而不舍地纠治“四风”,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以新风正气为现代化建设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坚持激励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妥善开展对不实举报的澄清工作,科学区分担当作为与权力滥用,树立扎实肯干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要科学精准适用“四种形态”,以及时批评挽救实现防微杜渐、教育引导。要从精准问责出发,发挥问责追责机制的警示功能与尽职免责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反腐败斗争惩恶扬善的治理效能。要统筹谋划反腐败斗争与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将防治腐败寓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和措施之中,体现在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部署、工作重点的确定、各项措施的实施上,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4.以反腐败执纪执法的实际成效促进现代化建设成果普惠群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观照中国式现代化“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围绕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实现新跃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确保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必须将各类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紧盯民生领域长期存在并且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通过一次次监督、一项项整治、一个个案件,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反腐惠民、反腐为民落到实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浪费、公款吃喝等歪风陋习反复敲打、露头就打,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靶向纠治、毫不妥协。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严格管教家属子女。要坚决整治政法战线的违纪违法问题,聚焦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违规违法办理减刑等问题,深查执法司法腐败,确保准确有力地打击犯罪,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权益,努力将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件司法案件当中。在推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的落实方面,持续深化重点民生领域的专项整治,聚焦虚报冒领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小学校配餐管理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发展中得到提升。尤其要针对基层腐败的易发性、频发性特点,加强基层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和平台建设,提升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质效,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反腐败成果取信于民,为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不竭动能。

来源:岭南学刊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