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港交所规则,持续停牌超18个月,即面临除牌风险。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当代置业” 01107.HK)停牌超17个月后,于9月14日复牌。但复牌当日即遭“霜打”,暴跌26.17%,报收0.079港元。
9月初,各地密集出台楼市优惠政策,尤其一线城市出台“认房不认贷”后,房地产股票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当代置业复牌之时,这阵行情刚刚过去。本就面临流动性危机,当代置业一复牌就先被资本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张鹏,似乎并不羡慕先前部分民营房企那波暴涨。当代置业复牌次日,他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疑问:被政策托起的市场,是真实的市场吗?
2022年度,当代置业营收56.04亿元,同比下降51.06%。9月18日,当代置业管理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代置业几乎是唯一一家,还在使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房企。
被政策托起的市场不是真市场?
日前,房地产刺激购房的政策频出,尤其是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政策释放后,地产股乃至家居股均有一波上涨行情。但当代置业的复牌动作似乎缓慢了一些,并没有跟上这波热度,一复牌就被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暴跌26.17%。
当代置业复牌次日,其董事会主席、总裁张鹏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房地产行业连续几年受到重创,2023年,整体销售沉闷了半年,到今年7月,销售额再创新低,紧接着,政策一个接一个出,8月,掉头起势,民营上市地产公司短时间股价上涨夸张,可是这样真的好吗?用政策托起的市场,是真实的市场吗?”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各地积极推进的救市政策,尚未把房价和销售量拉起来,倒是先把部分房地产股票拉起来了。
记者注意到,复牌首日即遭暴跌,当代置业并非孤例。融创中国、佳兆业等房企,复牌首日均曾出现暴跌。尤其今年4月,融创中国复牌当日股价曾腰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房企的股价也有所回升。以融创中国为例,截至2023年9月15日,融创中国每股2.62港元,比复牌当日高出0.52港元。
10年前,当代置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连续停牌18个月的公司,港交所可对其进行摘牌。当代置业于2022年4月1日停牌,因此,进入今年9月后,当代置业要么抓紧复牌,要么面临退市摘牌。
还差半个月即将触碰摘牌红线,当代置业终于复牌。按照要求,复牌前必须公告年报。复牌前一日,当代置业2022年报及2023中终于报姗姗来迟。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代置业在最后的关键节点,重新挤入资本市场,这说明企业重视资本市场功能。
当代置业年报显示,2022年度,其营收56.04亿元,同比下降51.06%。对于营收下降的原因,当代置业解释称:主要因为交付的建筑面积减少及平均售价减少,导致物业销售收入同期减少55.4亿元。
根据年报,其2022年度亏损,由2021年的23.30亿元增至49.05亿元。也就是说,当代置业亏损翻番了。集团拥有人应占集团亏损也由2021年的20.55亿元增至44.54亿元。
当代置业管理层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初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一些新的挑战影响,金融领域风险增加,国内社会需求不足,民营房企大多如履薄冰,日子很艰难。”
从总资产来看,当代置业近4年来,2020年度总资产最高,达819.1亿元。而2022年度总资产最低,为585亿元。同日,当代置业还公布了2023年的半年业绩,营业额33.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7.9%,亏损收窄至10.0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复牌只是第一步,未来能否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要经受的考验还有很多。严跃进对本报记者分析,各家复牌企业,都要认识到,企业债务问题以及与金融机构、供应商的关系等问题,是复牌后需要重点解决的。这些问题是促进企业经营稳健推进的关键问题。
当代置业:基于各项目不同情况,实现展期或偿还
当代置业将2022年度房地产行业的形式概括为“风高浪急”。2021年房地产达到18万亿元的行业天花板后,一路下行至13万亿元。当代置业预测,今后行业规模将长期维持在10亿元。
回顾2022年度,当代置业认为,房地产行业必须要走出一套不同以往的新模式,未来无论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都会有深刻的变革,“三高”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可能轻资产代建以及租购并举的模式会逐步地落地,将培育新曲线,谋求新发展。
所谓“三高”,即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当代置业表示,会摈弃“三高”模式,将从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品质、高效益、低负债的发展模式。当代置业还提到,未来民营企业所占份额,将随之下降,也将催生行业的马太效应,加速企业间的收并购。
近期,首付比例下调、多城宣传“认房不认贷”等新一轮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发布,楼市迎来利好。当代置业认为,从短期来看,这一系列政策必定会产生一些积压效应,能够释放一部分市场需求,这取决于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和对发展的信心。但对于相关政策的中长期影响,当代置业则表示:“保持谨慎乐观”。
当代置业方面分析,当下市场恢复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行业恢复性政策进一步落地,带动购房者消费恢复和积压需求局部释放;第二,企业端信心回调和资本市场对房地产行业信心提升,以助力市场复苏。
值得提到的是,当代置业的年报表述颇具激情,其表示:“公司上下热血未凉,鏖战险境,定将走出低谷,迎来黎明,向光而行。”
不过,当前对当代置业来说,还面临着现实冷酷的“流动性危机”。截至今年6月,其流动性负债446.49亿元人民币,这比其流动资产还要多出大约16亿元人民币。
当代置业管理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爆发流动性危机以来,项目的正常运转出现严重问题。经营过程中,公司通过优化成本、释放结余等措施,保障项目收支平衡。此外,当代置业也申请了纾困资金、工抵房等非现支付方式,推动项目进展。
当代置业管理层还表示,境内债务是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公司坚持单一项目单一方案化解,基于各项目不同的情况,实现展期或偿还。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以最大化保护公司利益的项目,实现公司层面的债务余额持续降低。
未来,面对宏观政策和行业走向的不可预测性,当代置业会怎么走?其表示,将回归一线和二线城市,结合行业的轮动周期和资源禀赋,积极获取增量项目,摒弃规模道路,走上品质道路。
此外,当代置业还透露,会积极创新和探寻主业之外的新兴增长点,在科技生态、基金平台、产业孵化和股权投资等领域布局落子。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于丽丽 李贝贝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