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廉洁合规监测评估平台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讲坛

吴建雄 :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 : 2023-11-07 浏览量 : 17564
作者:吴建雄,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法学会法治反腐研究会会长。文章发表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摘 要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既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机制,又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保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树立党和国家监督的价值坐标,以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坚持自信自立,筑牢党和国家监督的立场根基,在正风反腐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党和国家监督的内在动力,在“变”与“不变”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党和国家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依规治党和依法治权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党和国家监督的思想方法,推进各监督主体有效配合、相互贯通,同向发力;坚持胸怀天下,强化党和国家监督的使命担当,为国际反腐败正义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监督体系;六个坚持;理论逻辑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才能对时代、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既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机制,又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保障。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坚持和完善,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解决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有识之士推出了一大批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主题的文献,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结构模式、内在逻辑、路径选择等方面展开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党的二十大关于“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六个坚持”进行科学概括的视角,对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逻辑进行阐释和考量,以求教于同仁。


坚持人民至上:党和国家监督的价值坐标


坚持人民至上是“六个坚持”中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共产党宣言》宣言:以往的一切运动不是为少数人服务就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大多数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建的目标追求,就是保障人民赋予的国家权力永远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至上,树起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价值坐标。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和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政治站位。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要求,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不可动摇的原则,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人民观、政治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毛泽东关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的深化和拓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对这一论断作了进一步宣示和深化。他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他强调,人民观也是政治观和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人权力观和政治观的核心就是坚持“权为民所赋”和“权为民所用”相统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中产生、扎根于人民之中并造福于人民的。自诞生以来,就把“中国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唯一任务,永远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其本身并无自己的特别利益,也不为任何一个利益集团、权力集团或有特权的阶层服务。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监督对象是公权力和公职人员,其要旨是“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习近平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形成了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这两个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深化和发展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建设规律的认识。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权力监督,是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即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集中体现;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权利监督,是党的人民监督思想即跳出历史周期率第一个答案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和人民群众民主监督思想的有机结合的制度成果。

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在权力监督和反腐败斗争中回应人民期待,依靠群众力量。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习近平指出:“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坚持权力监督和反腐败的人民立场,要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聚焦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果。要把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有效激发起来,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信访举报制度,形成人民监督与权力监督的良性互动,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力量,使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坚持自信自立:党和国家监督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深刻指明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或国家能够在外力的推动下,一步步地实现自身的强大与复兴。进入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坚定道路自信,我们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政治保障。

坚持自信自立首先要坚定理论自信,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在世界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要坚定制度自信,我国不搞西方所谓的政党轮替和三权分立,深化党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将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党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就在于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开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新征程,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这正是我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必然结果。坚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自信自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四个自信”,以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在权力监督中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强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自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和国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不被异化的制度设计,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监督已贯穿于公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监督触角已延伸到基层,并覆盖到所有公共领域,成为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成果。在权力监督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自信,就要将权力监督融入人民民主的运行链条;对破坏人民民主原则、损害人民民主权利、违反人民民主要求的行为及时纠正。要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优势,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体现中国独特的人民民主治理传统、文化基因和实践基础,使权力监督具有全过程性民主价值。从权力监督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让人民民主具有鲜活的实践形式;权力监督以实现人民民主为重要目标,借助权力监督形式落地,把人民当家做主具体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且融入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能仅仅满足于拓展权力监督范围和提升监督质效,而且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民民主制度化。


坚持守正创新:党和国家监督的动力之源


我们党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对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领导,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变化,一系列突出的社会矛盾和实践问题摆在中国发展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要义,立足于两个一百年的时代背景,不断深化对共产主义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新思想、新论断。为我们面对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自然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政权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制度成果,必须在守正创新的理念指引下坚持与完善。

坚持守正创新必须把握“守正”的内涵。“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习近平指出,我们仍处于由马克思主义指引的历史时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个基本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这一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导下,我们不会被纷繁复杂的局势所迷惑,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坚持守正创新必须认识“创新”的必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以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进行大胆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与新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是“守正”的传承与发展,是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建立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的权力监督体系作为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制度成果,是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坚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深入思考、科学判断、勇于创新而提出的,必将指引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充分发挥守正创新在权力监督领域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权力监督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纪检监察工作已经从“刮骨疗毒”迈入“守正创新”的新时代,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在巩固发展压倒性胜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实现巩固与发展、努力去存量遏增量、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的目标,党和国家监督必须在守正创新中有更大作为。守正与创新是辩证关系,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的逻辑规律。守正,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守纪律的底线与高线,旗帜鲜明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严肃的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落实落细。创新,就是要在实践中,深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运用,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探索规律性的成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丰富和完善制度建设,更好地指导实践。守正是基础,是保障;创新是手段,是方法。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促进创新,以创新巩固守正,才能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高质量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坚持问题导向:党和国家监督的实践逻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这为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认识、准确把握、正确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

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力求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晚年的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基于对重大问题的深入考察研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够准确把握各个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发展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元监督”、改革开放初期的“二元监督”、深化改革开放时期的“多元监督”、“全面建设小康”新阶段的“体系监督”,到新时代“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都是我们党根据特定历史时期反腐倡廉的问题导向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识。习近平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啃硬骨头、涉险滩中全面深化改革,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等等,都彰显了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展现了强烈的担当精神、斗争精神。正是基于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时代“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就是根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战略,切实解决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监督责任和各类监督主体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部署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牢牢树立问题意识。党和国家监督要把监督执纪与查找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聚焦“国之大者”,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有力有效监督助力发展、服务发展,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善于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中深挖新型腐败和隐形变异腐败问题,要有为什么会发生此类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意识,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根源、危害性、影响性,依规依纪依法妥善解决处理。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发现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按什么性质对待解决,查证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落实。要抓住关键重点问题强化监督。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反腐惩恶为民的新成效,助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对涉及到政治经济问题的腐败行为坚决查处,绝不让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决不让利益驱动、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打通反腐败斗争的“最后一公里”,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深入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纠治“四风”,又要彻查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清除侵害党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坚持系统观念:党和国家监督的思想方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要紧扣监督责任链,着眼于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清晰、衔接有序、优势互补、运行规范,通过整合优化监督机制,推进各监督主体有效配合、相互贯通,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专业优势,凝聚监督力量,形成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我们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唯物的辩证法,擅长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在《矛盾论》一书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提倡从大局出发。有的事情,局部看来是可以的,全局看来是不行的;有的事情,在局部看来是不行的,但在全局看来是可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系统论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了世界上一百多年来最大的变局,统筹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重大成就,并在政治、经济、思想、自然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历史性成就。

系统观念是新时代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我们始终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放在首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首位。例如,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从顶层上强化改革的制度设计,使改革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批区域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系统的重建,全面的复苏。比如,要坚持系统、冷静、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坚持低层次的思维,要增强危机意识,要增强防范控制能力,要努力预防和消除重大风险,要努力使我们的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使我们的社会总体安定。当前,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们应该系统地规划,系统地解决,协调一致地推动各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地推进。用制度观念来推动工作,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制度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的能力。这些都是重点突出,联系紧密的,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比如,战略思考要有远见,要有全局意识,要有全面的认识;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对矛盾的分析、对矛盾的解决、对问题的掌握、对问题的处理、对问题的解决;“系统思考”是指整体均衡、重点突出、引导全局的方法。通过对这几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我们才能从普遍联系和全面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认识发展规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

党和国家监督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多要素,不同工作之间往往相互交织,必须从系统观、整体观出发,既要全局谋划、整体布局,又要具备前瞻性、战略性眼光,着力把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分明别类集中起来,实现全面推进和各个击破突破相统一。在斗争策略上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把握“四风”与腐败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特征,对风腐问题统筹来抓、一体纠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有效防范化解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在落实职能责任上下,要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的统筹衔接,构建“五位一体”的党内监督体系。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各项监督贯通协调;从而形成中央、地方、基层上下联动,机关、派驻、巡视左右衔接的新型格局,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协同互补作用;紧紧围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关键环节,探索健全“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制度机制,激活内设专责机构、监管机构等的内生动力,形成内外并举、互为补缺、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政策、各项制度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统筹配套、相得益彰、合力协同。

作为党和国家监督的基本方略,一体推进“三不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系统观念在反腐败权力监督领域的科学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总结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从提出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到将一体推进“三不腐”作为反腐败斗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方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反腐败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一体推进“三不腐”要把握“三不”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不敢腐是不能腐、不想腐的前提,重在惩治和震慑。不敢腐,其实质就是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提高腐败案件查处概率,降低腐败收益和违法成本之间的比率,要使教育、监督和制度“带电”“长牙”,成为“真老虎”“真猎人”,就必须用惩治这个必要手段。科学有效的制度是不能腐的关键所在,是不敢腐、不想腐的有力支撑。可以为权力套上制度笼子,对不敢腐划出制度红线,为不想腐提供制度导引。教育和自律是不想腐的内生动力,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最“廉价”防线,申言之,无论制度多么完善,执法多么严厉,抗拒腐败的最后防线,都取决于思想防线、精神意志和道德操守的崩溃和破防。它为不敢腐、不能腐构筑起坚固的思想堤坝和精神长城。一体推进“三不腐”关键在内外贯通,协同推进、同向发力。做到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要把握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整体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外在联系。既要注重整体质量和效能的发挥,又要发挥出各自的职责功能,做到贯通思想、道德、纪律、法律、制度、规矩等各方面的要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实现“三不腐”的战略目标。


坚持胸怀天下:党和国家监督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以自身的努力的自身的不断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格局。

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推进国际治理的一贯方针。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一直坚守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守着对民族复兴和人类在广阔时空维度进步的深刻主张,一直致力于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并决心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在共产党的团结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使世界的政治图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励着世界各地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斗争。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精神”,从“一分为二”到““三个世界””,再到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从“建设新的大国关系”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为人类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致力于用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中国的力量,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国的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同时也给那些想要加速发展,想要自力更生的国家与民族带来了一条新的出路。

坚持胸怀天下就要在党和国家监督中放眼全球,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我国自2005年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反腐败国际合作和追逃追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谋篇布局,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建设和法治实践深度开展。反腐败涉外法规建设稳步推进。在国际方面,“中国同28个国家签订了43份关于引渡、司法互助、追回财产、互换等新协议,并与10个国家的司法机关及国际组织签订了11份合作协议。全国监察委员会已在各个大陆和主要国家设立了反腐执法协作网络”。特别是2014年,在中国政府的努力推动下,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初步建立APEC各经济体司法部门共享信息机制,在推动亚太各国追逃追赃、打击跨国(境)腐败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已构建起刑事诉讼法、监察法为主体,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反洗钱法、引渡法等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胸怀天下为使命,党和国家监督的涉外反腐职能更加明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成立“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职责分工。由国家监察委员会统筹协调与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开展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的具体职责。包括“承担《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司法协助中有关工作;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建立集中统一、高效顺畅的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级监察机关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等涉外案件办理工作”等职责以及反腐败国际条约履约审议等工作。此外,其他各职能部门做好衔接配合并依据相关法律授权履行专项职责。这一新的跨境反腐败工作格局,无疑为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提供了组织机制保障。

以胸怀天下为使命,党和国家监督就要把反腐败追逃防逃追赃纳入监督范畴。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下,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责监督机关与司法机关衔接配合,形成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反腐败国际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清晰。在追逃追脏对外协作中,为查控境外资产,先后向所在国开具刑事司法协助请求书,对相关资产进行冻结或异议登记。通过登记备案,在信息比对中及时发现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照、“一人多证”以及利用其他身份证件开设银行或股票账户、购买房产、隐匿财产等情况。在防逃预警国内监控工作中,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逃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建立协作配合、防逃预警、快速报告、应急联动、督导约谈、责任追究等六项工作机制。通过紧盯“人、钱、证”这三个关键要素,不断查漏补缺、实现追逃追脏防逃一体化。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

[2] 张彦:《坚持人民至上(思想纵横)——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一》,《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6日,第9版。

[3] 习近平.《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求是》,2019年第5期

[4]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求是》.2023年第3期.

[5] 欧阳锡龙:《坚持自信自立(思想纵横)——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二》,《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7日,第7版。

[6] 景兰杰:《坚持守正创新(思想纵横)——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三》,《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1日,第7版。

[7] 郑水泉:《坚持问题导向(思想纵横)——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四》,《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第7版。

[8] 吴建雄:《开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现代化的新境界——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23-26。

[9] 杨莘:《坚持系统观念(思想纵横)——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五》,《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3日,第7版。

[10] 参见《如何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 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作用和系统优势》,《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4月1日。

[11] 习近平:《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  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人民日报》2022年6月19日,第1版。

[12] 参见赵振宇:《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中国纪检监察》2021年第5期。

[13] 参见高祖贵:《坚持胸怀天下(思想纵横)——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六》,《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4日,第7版。

[14] 杨晓渡.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8/11/c_1126355430.htm2020-08-10.

[15] 如公安部开展“猎狐”“打击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专项行动,最高法开展“追赃”“特殊审判”专项行动,最高检开展“走出去”企业刑事合规试点专项工作;国资委强化“央企境外财务资金内控管理”专项整治等。

[16] 杨晓渡.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8/11/c_1126355430.htm,2020-08-10,据报告显示:“国家监委成立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3848人,包括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306人、“红通人员”116人、“百名红通人员”8人,追回赃款99.11亿元,追回人数、追赃金额同比均大幅增长;而“天网2021”行动追回外逃人员1273人,其中“红通人员”22人、监察对象318人,追回赃款167.4亿元。”

[17]王欢:《揭秘外逃人员郑泉官、秦湘衡、祁文举回国归案之路》,《潇湘晨报》2019年8月21日,第1版。以湖南省为例,2015年以来,通过建立金融情报交换机制,多部门开展对90多起贪腐、渎职、地下钱庄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1300多次,合计调查对象1000多人,涉及账户近7000个。仅2018年度,发现并处置疑似地下钱庄线索19条,对24起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327次,涉及188个主体2000多个账户。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