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廉洁合规监测评估平台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咖讲坛

从女性出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自我、关系与社会

发布时间 : 2023-11-02 浏览量 : 12059

口述 | 戴锦华  整理 | 小圆

01女性,是人类的一半

提到女性议题,你会发现它经常被列入所谓的少数人议题之中。每次看到我都会失笑。因为通常和女性议题并列的,是少数民族问题、性少数问题、异常人群和弱势群体的问题。抛开弱势群体底层这样的有所指但又含混的概念不谈,让我失笑同时又略感愤怒的原因在于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女性是人类的一半。整个的人类文明建立在人类的劳动和生产之上,而女性是作为人类的一半深刻地参与其中的。

当今天我们批判前现代中国文化当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时候,其实我们完全忽略掉了,“男主外,女主内”对应的是男耕女织。换句话说,如果说男人提供着人类的食,那么女人则提供着衣。女性担负着人类的绵延、繁衍的责任,也担任着养育者和家庭的维系者的角色。女性对于人类社会、对于人类文明史来说是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经常开一个玩笑,当讲到一个皇帝昏庸会经常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每次我都会忍不住追问,除了开国皇帝,有哪个皇帝不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而在前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当中,我们可以进而说有哪个男人不是生于内院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美国的中国学的女性主义研究者早就指出,前现代中国文化当中女性才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女性扮演了中国社会当中教育者的角色。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当女性的问题终于在1995年世妇会被接受为世界性的、人类社会的问题时,是多么的荒诞。作为人类的一半,女性问题是人类共同的问题。女性主义最基本的诉求其实是对平等的诉求。女权运动,是关于社会平等的实践,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单元。

02“女性主义”教会了我们什么?

这也就引申到了两个跟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直接相关的基本概念: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当我们讨论女性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强调的是生理性别所造成的社会差异,还是我们更强调社会性别所造成的差异?那么对我本人来说,女性主义对我个人生命最大的帮助是我获知了有一个概念叫“社会性别”。

法国的女性智者西蒙娜·波伏娃曾在《第二性》的开篇告诉我们,女人不是生而为之的,女人是被后天教养而成的。类似这样的观点可能是认同女性主义的人的基本共识。

但另一部分人会觉得很荒谬。他们认为性别是基于生理差异的一种自然存在,是一个高度合法的存在,是一个不可能经由某些文化、社会因素而改变的事实。

于是每一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定会被追问是如何看待生理差异对两性所造成的差异的。每一次我都会很诚恳地回答,我相信两性不同的生理差异一定造成了两性的某些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今天我们没有机会去认知生理差异所造成的差异,究竟造成了两性心理、肉体、生命轨迹的哪些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所有因生理差异而可能造成的本质性差异,此刻都掩盖在多重的男权社会的论述之下。

男权社会为了他们整体的达成两性之间差异性的压抑结构,塑造了关于男人和关于女人的差异。而整个男权文化所形成的观念、文化、价值、教育,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当中强化着这些。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会听到,小姑娘不要疯跑,小男孩怎么能哭泣。我也有同样的经验,大概从我的儿童时代一直到中年时代,总会有长辈、朋友来告诉我“你很优秀,但是你要学会做女人”。这也构成了我自己的生命史和成长史当中的一个巨大的困惑。我本能地要追问,从任何意义上我都深刻地体认着自己是一个女人,那么我为什么要学会做女人?何谓做女人?

女性主义的帮助让我意识到整个的文明史已经把男性和女性塑造为了不同的功能角色,是一个可以去占据、去扮演的角色。如果男性和女性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话,那么我们与作为演员的真实的生命、生理结构、生命经验之间的关联究竟是怎样的?这是我在成长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性别之疑。

而女性主义也因此带给我生命经验的解惑性的力量。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女性主义之于我不是一种主义,它是高度内在的,是和我个人的生命、成长、历程、困惑、创伤和迷惘高度相关的。它帮了我,它为我解惑,它为我理解自己、理解社会,为自己的生命去思考和规划方向提供了可能性和力量。

03理解女性主义,为什么对男性来说同样重要?


再稍稍换一个角度来看,当我们反思“女性不是生而为女性的,女性是被后天的教养和建构而为女性”这个概念的时候,会发现“将女性和男性划分为不可通约的两个族群”这种表述本身包含了另一重陷阱。这重陷阱就是我们把人类一分为二,把人类描述为两个不同的序列,但是同时无声地宣告人类只有两个序列。

但高度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曾经阅读过一本美国人类学家的批判性著作。这位人类学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了解了整个印第安部落所经历的殖民入侵和现代化进程。

一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就是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部落会在部落成员13岁的时候举行成人礼。每一个经历成人礼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性别。因此这个部落有五种性别——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可能传统的男性认为自己是女性、传统的女性认为自己是男性、男性的同性恋者或者女性的同性恋者。

整个部落是一个高度文明开放的、尊重个体差异的、保护少数人的社会。然而当殖民者到达的时候,他们觉得看到了魔鬼,认为这是一个必须予以启蒙、予以教化和规范的地方。
为什么要引出一个倒置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的故事段落?我想从这个故事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在女性主义当中获得的最大的启示——反对性别本质主义。

对我来说平等诉求的终极目的是我们真正获得一种尊重差异的教养,获得一种接受差异的能力。因为即使在男女两性的范畴之内,女性主义告诉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事实就是某些同性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时候远大于两性相较之下的性别差异。换句话说,把女性和男性整体地作为参照组来发现的差异,有时候大大地小于我作为一个女性和你作为一个女性,我们二者之间的差异。

因此父权社会、男权结构就不仅仅是对女性的压抑,它是对人类整体的压抑,或者它是对人类整体当中的不逊者、差异者、规范所不能够充分包容的每一个个体的压抑。

如果说它是对“女汉子、女强人、强悍的女性”的一种敌意的话,它一定是对“娘娘腔、温柔、敏感的男性”的一个蔑称。

在这个意义上说,男性社会固然把男性塑造为一个统治的群体,它同时把男性塑造为一个高度单一化的、被制式化的群体,使得男性生命当中的很多潜能必须被排除、被压抑、被秘而不宣。所以对我来说,女性主义是一种平等的诉求,它教会给我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反本质主义。

女性主义也教会我们,当我们对文明差异有更深的认知,我们进一步的反思我们的文化,就会真正意义上发掘出文明当中资源的一些新的路径和一些新的可能。因为当妇女是人类的一半,妇女解放就一定意味着人类解放,或者成为人类解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说到底,如果文明意味着一个进步的历程的话,那么进步的主体是人,进步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我们所诉求的无外乎是把人、人的关系还给人自身。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一种把人的关系和人还给人自身的过程,一定意味着对个体差异的尊敬。那么它不仅是对性别差异的尊敬,也是对性别差异之中、性别差异之下或者性别差异之上的每一个个体差异的尊重。那才是一个我心目当中的人类解放。

当然,女性主义的终极诉求和我自己内心的终极诉求一定会被蔑视地称为乌托邦式的。不需要付出蔑视,我非常清醒。这是我生命的乌托邦,这是我生命中的乌托邦信仰。 

社会学苑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