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经营罪被抓捕。
贷款中介和其他领域的中介拥有相同的属性,都是通过提供壁垒信息从中获利,因此在攫取信息时越有能力的贷款中介往往在市场竞争中越有优势。
为了赚取更多利润,部分非法贷款中介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取公民隐私信息,存在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为此近几年公检法等职能监管部门一直在重拳出击,打击非法贷款中介的嚣张气焰。
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抓
热浪财经注意到,近期江西省吉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贷款中介非法收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并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放贷的刑事案件。
根据公开信息,2021年4月刘某林、刘某春、林某摇、余某、花某波5人合计做贷款中介业务。其中刘某春为开展业务通过三方公司在搜索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投放网贷广告,并在用户点击之后收集手机号、姓名、房产、车产、公积金、公民身份号码和芝麻分等各种个人信息。
获得个人信息后,刘某林、刘某春与林某摇组织员工逐个拨打收集过来的电话,将有贷款需求的用户再打包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照用户申请借款总额的8%到12%返点给刘某春等人。
经统计,刘某林春等人共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60334条,以此获利215万元。
不过刘某春等人并未到此收手。当年8月林某摇、花某波、刘某林三人觉得非法放贷赚得更多,于是决定单飞,次年2月还拉余某入伙。
并在没有放贷资质的情况下,四人以各占25%的股份的方式,利用此前积累的贷款用户进行放贷,截至案发四人共非法放贷458.915万元,非法获利186.36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刘某林、林某摇、花某波、余某、刘某生违反国家相关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刘某林、林某摇、花某波、余某非法放贷,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法院最终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五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三年三个月不等,并处罚金45万元至5万元不等。
事实上今年以来因侵犯公民隐私信息而被抓捕的中介机构不胜枚举,央视甚至专门出调查视频起底了贷款黑中介的信息由来。根据相关报道,贷款中介从出售个人信息的黄牛处购买个人信息,2888元就能获得4万多条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信息、电话、住址甚至是工作均在这些信息中。
拿到信息后,贷款中介会通过购买AI坐席的方式对这些电话逐一呼出或者购买短信群发功能进行群发。
据统计,一天一个AI坐席能够呼出1万多个电话,而呼出每个电话后AI坐席还会对该用户进行A至E的评级,评级越高证明越有贷款的意向。一轮过后,再由人工坐席对前三个等级的用户进行电话回拨,进一步促成贷款。
五种贷款中介常涉罪名
贷款中介作为沟通资金方和贷款需求方的中间通道,主要通过建立信息渠道,帮助申请者寻找合适产品赚取服务费。不过随着金融机构加紧自营渠道建设,合作要求的增加以及整个市场层面贷款可获得的难度降低,那些仍然依靠传统方式获客的贷款中介竞争力逐渐减弱。
加之贷款市场的繁荣与消费者的金融认知增速不相匹配,让部分不法中介看到了商机,从而通过编造、欺骗等各种方式侵害消费者金融权益。
热浪财经根据裁判文书网的文书以及警方公开的信息,大致总结了目前不法贷款中介主要涉及的犯罪情况。
除上文提到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经营罪两种外,不法贷款中介大致还会因为违规涉及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等罪名。
骗取贷款罪大多存在经营贷款、抵押贷款等方面,一般涉及金额较大。骗取贷款罪主要指贷款中介在帮助贷款申请人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在贷款申请人并不符合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条件下,帮助贷款申请人虚构材料用于申请,并且贷款成功的情况。
贷款诈骗罪相较于骗取贷款罪则更加恶劣,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有还款意愿只是申请不合格没办法申请,并且后期还存在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才会构成。前者则是最开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就是说在借金融机构的贷款之初就没打算还。
贷款诈骗罪在判刑上也更重,一般而言贷款中介如果犯贷款诈骗罪并涉案金额金额超过200万,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就可能判无期,而骗取贷款罪最高也才判7年。
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在非法贷款中介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罪名。在帮助贷款申请者通过金融机构的审查过程中,许多中介会帮忙找人做假证,包括离婚证、房产证等各种国家证件和印章被发现均逃不过牢狱之灾。
贷款中介相较于其他中介平台,没有行业协会也没有突出的行业规范领袖企业制定标准,因此行业参与者良莠不齐,违规违法行为频出。
事实上,信息壁垒难以消除,贷款中介的作用短时间内还没办法被替代,在国家金监总局、各地警方不断大力肃清下,未来如何厘清贷款中介从业规范才是行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根源。
来源:热浪财经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