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国家医保局专门组织发布会,向公众介绍药品耗材追溯码的进展。
根据医保局公布的信息,全国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建设全国统一的上传追溯码信息接口,力求实现一次上传、全国通用。
医保部门的这个追溯码看似平常,却能将医保药品和耗材的流向死死卡住。药品、耗材的追溯码会以条形码或二维码的形式印制在包装上,相当于药品“电子身份证”。今后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扫码了解所买药品的来源。
这就完全切断了骗保“回流药”的生存土壤,也会让集采药窜货的现象彻底消失,是国家医保局控制医保资金流向、监督药品销售、打击骗保犯罪的有效手段。今年1月至9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就已经追回医保资金160.6亿元,已开展试点的追溯码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半年之内,药品、耗材追溯码能迅速获得广泛零售药店的认可,是源于追溯码免费开放,以及简单的工作流程。”这意味着,目前医保追溯码并不会给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零售药店、医院等带来任何额外的负担。
4月已启动试点大批医院药店加入
国家医保局透露,从4月开始,药品耗材追溯码的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就已经启动,全国各类和药品流通有关的机构陆续上传了追溯信息。
九州通医药集团旗下好药师连锁药店在发布会上分享了采集工作:2.67万家旗下零售药店全面落实药品追溯码的信息采集和上传。截至目前,九州万店数字化系统已与18个省医保对接,采购入库、销售出库、销售退回、购进退出等物流全场景的扫码追溯,开放上下游客户对接,实现零售全场景追溯码采集。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在药品采购环节加强药品追溯码应用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医保定点医药机构采购药品时严格落实扫追溯码,做到“逢采必扫”。
因为免费开放、操作简单,好药师在采集上传追溯码过程中并没有增加太大压力。健识局获悉,只要将药品追溯码的信息生成并上传,就能全国使用,药店付出的工作量并不大。
药店是医保追溯码的主要阵地之一。过去一个月里,全国零售药店实际销售药品多达 21.33 万种。过去大量“医保回流药”在药店时有发现,甚至通过网络销售后影响到正规渠道的药品定价。今年医保部门推出的“网上比价”行动让不少药企无所适从,担心网上回流药报出的低价格影响正常药品的销售。如今有了追溯码,就不会有类似的担心了。
追溯码除了能应用于零售药店,同样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完善物流体系,搭建供应商协同平台,降低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杜绝医院串换、倒卖药品耗材骗保的空间。
厦门弘爱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医院组建追溯码小组,重塑药品耗材院内流通流程,完成快速扫码、核码、对药、贴标签、发药、用药指导一站式服务。而医院在转型数字化之后,系统能有效识别药品倒卖回流、拦截二次销售,遏制回流药进入市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守护好群众的“救命钱”。
说到底,药品耗材追溯码的出现和应用,就是为了堵住漏洞,让骗保行为无处遁形。
与药监局的监管码互补监管范围和能力更强
药盒上的“码”,对医药人士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18年,国家药监局就启动药品电子监管码,希望追踪每盒药品的销售流向,如遇到问题可迅速召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此番国家医保局再搞一个“追溯码”,和此前的监管码有何区别?这两个码之间是否能相互替换?
健识局咨询长期从事医疗大数据的公司高管,他表示:药品耗材追溯码是聚焦于医保产品的监管,而电子监管码则尚未开展耗材的品类,两者从技术定位、监管职责都相互呼应,属于互补类型。
上述人士指出,国家药监局的电子监管码发展至今,目前仅局限于药品质量,无法覆盖医药全产业链的监管,总是能让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在经营过程中有漏洞可钻,而医保局的药品追溯码则正好堵上这一漏洞。
追溯码背后有强大的的数据库支撑,实际涵盖了“医保码”、“商品码”、“追溯码”的功能,实现从药企到终端流通的全流程监管。不仅能帮助药品监管部门监控药品耗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情况,也能帮助医保部门监督回流销售、串换销售、重复销售等欺诈骗保行为。
同为药品监管,医保局与药监局所处的位置不同,监管的角度也不同:一个是从基金监管角度,一个是从质量安全的角度,双管齐下最终监控整条医药产业链。不管怎么说,多一个“码”,意味着药品追溯体系监管力度的增强。尤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共享机制能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增强监管协同性和整体性。
来源: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