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眼光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
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认识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以历史眼光看待、分析和判断现实问题,是一项重要方法论。将事物和现象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观察,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发展进程中看待考察事物变动变化、总结把握发生发展历史规律,以此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才能更好地把事业推向前进。如何以历史眼光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本报记者专访了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纪检监察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郭为禄。
记者:为何要以历史眼光认识反腐败斗争?
郭为禄:“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腐败是人类社会一种共有现象,古今中外都有发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历史眼光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澄清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坚定打赢反腐败斗争的必胜信心、如磐恒心、坚强决心。
从我国历史看,诸多王朝更迭印证了“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搜刮民财、征用民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东汉顺帝时期,名臣张纲疾呼“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揭露当时官僚系统的整体性溃烂;灵帝时期“西园卖官”制度,直接导致官员上任后疯狂掠夺民财。唐代《永徽律疏》首创“六赃”罪名体系,将受贿细分为“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等情形,明法善治一度开创“开元盛世”,但唐玄宗在统治后期逐渐转为昏庸、喜好女色、怠于政事,朝中奸臣当道、贿赂成风,可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史称“侈心一萌,邪道并进”。清代乾隆后期,官僚体系腐败严重,官无不贪、吏无不恶,统治阶层过着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生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那个时期的民谣。历史证明,当腐败愈演愈烈,形势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变。
翻开世界历史,腐败同样是许多政权瓦解的催化剂。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发生“禁卫军公开拍卖皇位”事件,军事系统腐败加速了“蛮族入侵—西罗马灭亡”进程。14世纪,威尼斯商业共和国的“十人委员会”制度异化为寡头统治工具,权贵家族通过“黄金簿”垄断政治权力,最终使地中海贸易霸主丧失创新活力。20世纪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大批官员贪污腐败严重,极大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造成官员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甚至对立,动摇了苏共执政的社会基础。
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兴衰治乱史,不难发现,反腐败始终是事关政权存续的重大命题之一。无论什么性质的政权,如果任由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必然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崩溃,上演“其亡也忽焉”的悲剧。
记者:如何立足我们党自身的历史认识反腐败斗争?
郭为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同消极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从延安窑洞里给出“人民监督”的第一个答案,到新时代给出“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百年大党始终坚持刀刃向内,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败斗争,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决定了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1926年,颁布了第一部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1933年诞生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反腐法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1937年审判“黄克功案件”,宣示了“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坚持“两个务必”、拒腐防变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重中之重,开展整党整风、“三反”“五反”等运动,加强纪律建设,惩治贪污腐败等。1952年审判刘青山、张子善案,彰显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严厉惩治腐败的决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给党带来的新的严峻挑战和考验。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谈到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深刻总结封建王朝盛极而衰、农民起义先胜后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等历史教训,剖析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留下的重大命题,号召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考察调研时说:“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反腐败斗争不仅关乎政权兴衰,更是关乎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演进的重大命题。人类文明在腐败与反腐败较量过程中前行。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探索出了中国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就能在中华文明兴盛、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续写新篇章。
记者:如何在锤炼历史眼光、培养历史思维中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郭为禄: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锤炼历史眼光、培养历史思维,为的是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腐败作为自有人类文明历史以来各国都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反腐败斗争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量发展中国家因难以解决贪腐问题而陷入政治动荡,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停滞;而西方政党则普遍与资本密不可分,甚至成为资本的代言人,“腐败合法化”和“向腐败妥协”是很多人对西方政体的认识。
在中国,腐败得到了有效治理。一位外国人士评价:“反腐是一场会经历阵痛的自我革命。但是中共彰显了自身的态度——他们不惧怕这种阵痛,也经得起阵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本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检视自身、常思己过,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并向党内成为这些集团、团体、阶层同伙的人开刀,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反腐败斗争关乎党的使命任务、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也关乎国家治理的效能强弱、国际竞争的主动与否。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必须清除腐败这个最大威胁;要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反腐败;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先进纯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历史清醒,反腐败“永远吹冲锋号”的庄严宣示,深刻揭示出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价值——既是清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障碍的利剑,也是巩固党长期执政根基的基石;既是赢得民心向背的政治抉择,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贡献的中国智慧。必须从历史纵深把握反腐败斗争规律,以战略思维全面系统推进反腐败斗争,从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政治保障、凝聚磅礴伟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慕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