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廉洁合规监测评估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交易流水高达50万却拒不执行,小心变执“刑”!

发布时间 : 2025-07-04

浏览量:140
分享到:
明明有能力履行却借用亲属账户隐匿财产拒不执行

案情回顾

申请执行人欧阳某与被执行人钟某原系合伙关系。2021年,欧阳某退伙,钟某因资金短缺,未能退还欧阳某合伙款项,遂出具欠条并承诺还款期限。

约定期满后,钟某未履行还款义务。欧阳某诉至法院,安远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钟某需支付欧阳某合伙款项8万元。判决生效后,钟某仍拒不履行,欧阳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执行

法院立案执行后,依法向钟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立即启动财产查控程序。钟某收到通知后既未履行义务,也拒报财产,执行法院依法拘传钟某到院接受调查。

经调查,钟某为逃避执行,使用其家属身份信息注册的账户用于日常收支,自立案至拘传期间,其交易流水高达50余万元,其中一年内消费支出即十几万元,与其称“无偿还能力”不符。进一步询问调查后,钟某承认故意借此隐藏财产规避执行。

鉴于钟某明显具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且存在隐藏、转移财产的严重违法行为,执行法院依法对其作出司法拘留十五天的决定。然而,拘留期满后,钟某依然不履行判决义务。面对钟某的顽固拒执行为,执行法院根据已掌握的证据,积极引导申请执行人欧阳某通过刑事自诉途径追究钟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刑事责任。欧阳某依据法院提供的线索,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法院经审查认为,钟某明知负有执行义务且具备履行能力,却故意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使用其它账户进行收支活动,隐匿财产、逃避执行,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予以刑事立案。
在面临刑事追责的强大压力下,钟某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到法院一次性全额履行了8万元判决义务,并取得了欧阳某的谅解。欧阳某向法院撤回刑事自诉,案件得以解决。

什么是“拒执罪”

“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裁定负有执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执行能力的情况下,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拒执罪”作为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使生效法律文书成为“一纸空文”,不仅导致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兑现,而且严重侵害社会诚信基础和法治权威,必须予以惩罚和打击。

哪些行为构成“拒执罪”以下是拒执罪的常见犯罪情形: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以暴力、威胁方式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的。

“拒执”会有什么后果

民事强制措施

一旦被认定为拒执,被执行人首先面临的是一系列民事强制措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个人信息被公开曝光,在社会生活中无所遁形;被限制高消费,禁止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入住星级酒店;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实现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被执行人还可能会被司法拘留(15日以下)、罚款(个人最高10万元,单位最高50万元)等。

刑事处罚

对于情节严重构成拒执罪的个人,将面临最高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严厉刑罚;单位犯拒执罪的,不仅单位要被判处罚金,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会依照前款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

信用惩戒

拒执行为所产生的失信记录,将伴随个人征信,对个人贷款、求职、招投标等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子女升学、参军、考公等政审环节。可以说,拒执者不仅让自己陷入困境,还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这种信用惩戒的后果是终身的,警示着每一个人,切勿以身试法。

来源:综合安远县法院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944号

微信客服二维码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