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企业廉洁合规监测评估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研建学院

湖南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卫华: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 : 2025-07-04

浏览量:194
分享到:
编者按

夏阳催新绿,改革奋蹄疾。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决胜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在这一既检验改革成效,又谋划未来的关键时期,国资潇湘《企·锋》专栏,探讨如何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聆听湖南省属国有企业高层的心声、心得,以思想作前锋,领企业破浪行,谋高质量发展。

本期刊发湖南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卫华署名文章——《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今年来,湖南高速集团三项制度改革经验频频“破圈”,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中共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国资委的高度肯定,国务院国资委官方网站、中共湖南省委主办的《湖南工作》杂志2025年第6期、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湘组研究》杂志2025年第2期专文推介。本文系统阐述湖南高速集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近年来,湖南高速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国资委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锚定三项制度改革靶向发力,推动“三能”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集团实现营收537.78亿元、利润总额58.11亿元,同比增长5.71%、61.21%,首次登榜中国企业500强。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40.01亿元、同比增长0.34%,利润总额14.8亿元、同比增长34.4%,取得开门红、开局稳。

一、坚持抓竞聘和重考评相结合,常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

聚焦打破“干部能上难下”的现象,从抓好顶层设计入手,以开展全员竞聘和完善考评体系为突破口,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健全制度“有据可依”。出台《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制度》,配套制定《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管理办法》《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办法》《中层人员退出现职管理办法》《优秀年轻干部管理办法》,形成“1+4”制度体系,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制度保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出台《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和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细则》,正在制定《“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工作实施办法》,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担当。

全员竞聘“风清气正”。2024年组织开展第二轮全员竞聘,共计3938人参加集团各层级管理人员岗位竞聘,占在岗职工的四分之一,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451人、落聘176人、调整881人,竞聘范围、人数、影响均超过2020年第一轮竞聘,竞聘全程平稳有序、风清气正,经验做法在全省国资系统推介。竞聘后高级主管及以下人员平均年龄较竞聘前年轻2.0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7.29%,较竞聘前提高2.68%。

精准考评“优胜劣汰”。建立健全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年度考核为重点的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考评优秀的干部在组织提拔、竞聘上岗时优先考虑,对考评结果较差的干部,及时采取调岗、免职、解聘等方式进行处理。2021年以来,集团党委管理干部中有19人被解聘、降职、免职、调岗等处理。

二、坚持精机构和畅通道相结合,切实做到员工能进能出

聚焦打破“员工能进难出”的现象,最大限度精简机构编制,全面畅通人员进出渠道,着力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以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

大力精简机构人员。对标国内一流企业,纵深推进集团组织精简、人员精干重点改革攻坚,探索构建“大集团、小总部、专业化、高效率”的管控模式。持续优化集团总部和二级分子公司机构及人员定额,集团总部部门由25个精简至12个,人员定额由156人精简至80人,压缩近半。运营公司本部人员平均人数由53人精简至44人,将路产大队、养护所、隧道管理所整合为基层管理所,减少基层单位79个,精简干部职数192个。

产业经营公司由75家整合重组至40家,管理层级压至3级以内。项目建设公司由以往高峰期项目平均配备86人精简至46人,精简率46.5%,16家项目建设公司员工总计600人。

着力完善用工机制。全员劳动合同签订率、公开招聘率均为100%。积极扩大校园招聘规模,2024年招聘毕业生379人,扩招51%。实施管培生培养计划,择优选派全日制研究生至运营分公司站所担任站所长助理。高标准建成集团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各类培训600期,累计培训3.5万人次。畅通不胜任工作、违法违纪、辞职等员工退出渠道,2021年以来依法依规解除劳动合同900余人。

强力推进轮岗交流。进一步去机关化、行政化,明确规定集团总部和运营分公司本部同一单位同一层级岗位任期满6年的,必须进行系统内上下轮岗交流,而非同一单位横向交流,让干部在流动中淬炼成长。2024年集团总部38名高级主管及以下人员交流至分子公司,806名分子公司中层干部跨域交流,运营分公司121名本部员工交流至基层单位。

三、坚持严考核和强激励相结合,真正实现收入能增能减

聚焦打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坚持“以贡献定薪酬、凭实绩论英雄”,双管齐下推进绩效考核与目标激励改革,真正让多劳者多得、优绩者优酬,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在优化薪酬分配上下功夫。制定集团总部和分子公司《岗位说明书》,建立健全常态化岗位评估机制,以岗位价值决定薪酬等级、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评定绩效优劣,形成以岗薪体系为基础、绩效体系为核心的市场化薪酬体系。薪酬分配突出业绩至上,向价值创造倾斜,向一线组织单元倾斜,向苦累脏险岗位倾斜,向关键岗位、核心技术人才和经营骨干团队倾斜。

出台项目建设公司、运营公司工程技术序列岗位等级评定实施方案,构建管理和技术技能双通道的职业发展体系,为员工铺设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路径。目前,集团已有513人被聘为工程技术岗位,不同等级的技术人员年收入最高可由8万元跃升至20万元。

在抓实绩效考核上动真格。差异化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运营、建设、产业不同业务板块实施“一业一策”,同一业务板块同类公司推行“五化一对标”(即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差异化、集约化和对标管理),同业务板块不同类公司实施“一司一表”,全员绩效考核“一人一表”。

强制分布绩效考核比例,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分布均为30%A、40%B、30%C及以下,并将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强关联,将员工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捆绑在一起”,组织和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均为A等的员工与均为C等的员工绩效薪酬差距达38%,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强化契约化管理和刚性兑现,2023年集团下属公司现代财富公司因利润总额实际完成值为负数,班子成员薪酬对标长沙市最低薪酬标准发放,每人仅发放2.3万元年薪。在绩效考核“指挥棒”的倒逼下,2024年该公司实现“逆风翻盘”,盈利近4000万元。

在强化目标激励上求突破。出台《激励管理制度》,创新设立激励基金、专项奖励,对运营、建设、产业板块各二级公司在重要经济指标、专项重点工作中设置卓越目标,给予其在考核、激励办法的制定和奖金分配上的充分自主权,在工资总额范围内兑现目标激励。2024年共计56家子企业获激励总额5190.48万元,子企业激励总额最高相差385.15万元。

来源:国资潇湘

主管单位: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企业廉洁合规研究基地

学术支持:湘潭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944号

微信客服二维码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