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存贪腐漏洞?实现公平正义不能在“最后一公里”掉链子
发布时间 : 2023-09-11
浏览量:6244
“有偿执行”“人情执行”、套取执行款……近年来,法院系统执行领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宁夏、内蒙古、福建等多个省份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落马。有的执行法官利用执行信息优势,帮助他人倒卖“资产包”,通过“假执行”接受当事人利益;有的执行法官不给好处不执行,收了好处就乱执行。执行领域成了法院系统贪腐问题高发区,值得警惕。
执行,是司法案件办理程序的关键一环,被称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法院判决能否得以执行,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否真正实现。执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不仅会使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更会影响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梳理相关案件发现,执行领域违法违纪问题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执行工作的特点决定了非领导岗位也容易出现大案。执行法官的执行权与财产查封、处置等工作直接相关,一线执行员收受大额贿赂、违法获利的案件不是个别。华北某县法院执行员、法官助理高某某在办理执行案件中,违规参与企业经营,通过股权倒卖获利超千万元。他办理的60多起执行案件存在违规终结执行等147个违反工作纪律、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问题。
其二,执行人员长期在执行领域工作,并容易滋生腐败。有些涉案标的价值高的案件,与地方龙头企业多有牵涉,这使得执行法官干警难免面临来自地方的人情请托、利益输送等情况,这些外部诱惑客观上增加了违纪违法的概率。最高法已有明确要求,建立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执行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和独立承办案件的执行人员,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的必须交流,其他人员在同一职位工作满10年的必须交流。但受执行工作专业性较强、法院人手不足等客观条件所限,相关要求在落实中仍面临困难。
其三,执行领域各环节不够透明,信息公开度较低。部分受访法律人士认为,当前执行领域各环节仍不够透明,执行法官受制约程度小,向当事人、法律监督机关公开信息的程度仍有提升空间。例如,法律要求7天内对被执行人账户进行筛查,申请人只能询问执行法官,但执行法官有没有做,申请人无从得知。虽然最高法也曾推出智慧执行App,公众可以在线申请公开信息,但普及率较低,不少律师都不知道这个App。
执行法官责任重大,实现公平正义不能在“最后一公里”掉链子。下一步,要持续推动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在执行领域重点案件的办理节点,法院应及时向纪检监察、人大、检察等部门推送、共享相关信息,完善外部监督体系,让执行权进一步在阳光下运行。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半月谈评论员
扫一扫加好友咨询